又到了蔽司聚餐的時候了(聽起來整天都在吃阿),千挑萬選的結果挑中了這一間隱居在市區又能鬧中取靜的義式餐廳。 約莫是2013年7月左右開的,外觀以紅磚瓦房搭配黑色鐵件,復古中又增添了不少現代感。
在關新路的鼎盛十里鍋物終於開幕了,趁著試營運期間,仗著『不收服務費這個部分,我們決定搶快進行一個體驗的動作』(語言癌的梗好百搭,非常適合最近詞窮的我)。 因為地利之便,觀察它一段時間了,裝潢了將近約三四個月吧!看似氣派的外觀很引人注意。 招牌看起來好有比照建案規格的氣勢,其實也是千葉火鍋旗下品牌。
到宜蘭吃肉羹,不外乎三大名店:羅東林場肉羹、羅東肉羹番(宜蘭有分店)、宜蘭北門蒜味肉羹這三大門派。但除了這三強之外,我自己則偏愛從小吃到大,在地人愛吃的第一肉羹。 位在西後街狹窄的巷子裡,開車來不方便。以前只要接近中午,門口就會出現大排長龍的畫面(現在我很少中午來了所以較不清楚)。
這間赫赫有名的火鍋店好久沒來了,自從搬去新竹後就再也沒踏進來過。※原址已歇業(2023更新) 這次因應額頭幫團聚之邀(不囉嗦!額頭幫的成員額頭都是七公分起跳),一枝花特地挑了這間我以前的愛店之一讓我來回味一下。趁著假日北上順便進行一個短暫會面的動作(語言癌的梗是要玩多久)。 位於市府捷運站巷子內的饌神涮涮鍋,大約是十年前左右就開了,因為湯頭簡單乾淨,價格合理用料也新鮮所以很受好評。以前冬天不時都會...
宜蘭人早餐很多元,除了漢堡三明治、蛋餅之外,還有像是麻醬麵、炸醬麵、餛飩麵、排骨麵、魚丸米粉、肉羹、米粉羹...等,都是很多宜蘭人從小吃到大的庶民美食,這麼多變的選擇是我離開宜蘭才知道的。 我是習慣吃某家這輩子活多久就吃多久的偏執患者,位在宜蘭東門夜市旁的「景德炸醬麵」是我認識張主管之後介紹才知道的(看我多閉鎖)。 一開始會覺得這裡的老闆很像兄弟臉不愛講話,不過在一雙巧手的料理之下,總能生出一碗碗...
很久之前,張主管跟我說過神農路上的乾麵不錯吃,但我滿腦子只有大麵章,捨不得犧牲每週只有一次的Quota給別人,所以硬生生錯過在神農路飄香將近快五十個年頭的低調美味。 從小有記憶以來,就知道火生麵店的存在,經過它三十多年門口總是絡繹不絕但卻我從來沒想要進去過也算是一種硬頸(嗎?)。難得固執的我最近是開始想換換口味(因為大麵章營業時間算漸漸穩定,不用再怕錯過它覺得可惜),終於願意開始多方嚐試了。
小時候不敢吃餛飩,以前看到餛飩是直接穿透完全無視那種,長大離開宜蘭後,才開始莫名想念宜蘭這獨有的特殊口味。民國35年開賣至今的大貓扁食麵稱得上是宜蘭市的知名老麵店之一(我最愛的大麵章創立於民國63年)。第一代的老闆是從大陸移居到台灣的外省仔,在宜蘭落地生根捲起袖子使出謀生技能,隨性地給自己的店複製貼上年幼的暱稱,因為口味特別大受好評名聲就這樣傳開來了,營業至今只傳至第三代。如果問起宜蘭年紀稍長的在...
小時候不敢吃餛飩,以前看到餛飩是直接穿透完全無視那種,長大離開宜蘭後,才開始莫名想念宜蘭這獨有的特殊口味。民國35年開賣至今的大貓扁食麵稱得上是宜蘭市的知名老麵店之一(我最愛的大麵章創立於民國63年)。第一代的老闆是從大陸移居到台灣的外省仔,在宜蘭落地生根捲起袖子使出謀生技能,遷台後的思鄉產物因為口味好吃大受好評,營業至今只傳至第三代了。 大貓扁食麵在宜蘭市有兩家店,一間是在新月廣場附近前台灣銀行...
今天為了要慶祝11月壽星生日,決定到上品苑鐵板燒讓舌頭過過好日子(最近是有哪天不好過嗎?) 上品苑鐵板燒目前在竹北有二家分店,一家是在光明六路饌巴黎附近的旗艦店, 另一間是在興隆路上的總店。因為領有上品苑VIP的同事說總店比較好吃,所以我們選擇了它。
大麵章一直是我這個鮭魚人士的心頭好,每週回宜蘭如果它有開我必定報到。 因為執著所以完全忘了還有其也是經典,直到有天回家媽媽買了一碗餛飩湯,引誘已經喝過奶照理說不太會受美食誘惑的兒子,本來只顧著玩的他呼喚他五次都回頭叼走餛飩,讓我忍不住讚嘆問駱姐說這是哪家的餛飩這麼銷魂,原來是北館市場內的一香餛飩湯,要不是兒子百分百的回頭率,我真的會忘記這家幾乎可跟大麵章與湯城並駕齊驅的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