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單現金價值、保險責任準備金看不懂到底差在哪?
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有遇到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朋友的朋友推廣保險商品的時候!
我自己剛出道時就碰過儲蓄險、醫療險、投資型保險……。幸好我夠堅持(其實是收入也不多)。第一份保單買的是醫療險,算是礙於國小同學業績壓力的人情保單吧,不過同學大概半年左右實在撐不下去就離職了,但是我還蠻感激那時候多虧了有那份保單,讓我後來的分娩派得上用場、無後顧之憂。
通常我們會收到一份「保險建議書」(大部份是有看沒有懂),其中幾個關鍵重點要先了解→保險商品種類有哪些?
先了解幾個重要定義:
【跟自己本身相關】(自己)
1 保單價值準備金/Policy Value Reserve(保價金)
是指「保戶累積所繳保費」扣除「保險公司必要支出」後的款額,該份保單當下的帳戶價值。
有「帳戶價值的保單」才有保單借款的申請資格,解約時才有解約金可領回,兩者都是以保價金做為計算基礎。通常保價金會存放在保險公司帳戶,依約定利率逐年累積。如果要提前解約預知保費時就是這筆款項(記:剩下的)。
2 保單現金價值/Cash value of Insurance Policy(解約金)
即退保價值,指保險人要解約時保險公司會退還保戶的金額。解約金款額視前面的「保價金」而定,也就是:已繳保費-保價金-解約金=解約金,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在合約到期前解約拿回的錢通常會變少的原因。
如果保單有自動墊款或是保單借款等額外支出,通常會先扣除這些額外支出後再付解約金。
即「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價金)-解約費用(成本支出、墊款、借款)=保單現金價值(解約金)」
也就是說「保價金」是保單續存期間的帳戶價值,而「解約金」則是不想或無法繼續繳費了想要解約時可領回的實際金額。
※除了以上兩個之外,還會有個「減額繳清/Paid Up Insurance」
這個名詞我從小聽到大,因為我母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保單建議書上或許有寫但沒看到也看不懂)。「減額」就是將原來合約上的險種或保額減少;「繳清」就是將原合約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保險公司的成本、欠繳保費、借款本息或墊繳本息(如有)的餘額,用一次繳清的方式讓合約保留剩餘價值。通常是在突然無法繳交原本保費時不得不的權宜之計。
【跟保險公司有關】(對方)
3 保險責任準備金/Deposit for Duty of Reinsurance(Insurance Reserves)
相對於「保價金」和「解約金」關係到保護本身,「保險責任準備金」則是保險公司的事。
責任準備金是指當保險公司接受投保申請、收取保費後,必須預先支付的「責任」金額。
所以保費收入須列「部分提存準備」,為將來萬一發生的理賠預先準備。
保險責任準備金是指依法規提存確保相對應的償付能力,當一旦要履行保險賠償或給付時,能夠承擔對應金額,簡單理解就是預收款的意思。其中包含:壽險責任準備金、非壽險責任準備金。其中壽險準備金又分理論準備及實際準備金;非壽險準備金又可分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及未決賠款準備金。
《保險法》有規定,除人壽保險外,其他保險業務要從當年自留保險費中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中一半,有公式可計算,對我來說相對複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理解。
這當中牽涉到由金管會統一規定的提存比例,叫做「責任準備金利率」。
對保險公司來說每賣出一份保單反而是多了份負債科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當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時保費會變貴,因為保險公司須提存更多資金。
先搞清楚這三點,這樣在看到全中文的保險建議書時至少也不會那麼霧颯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