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理財力,從小就要教》10堂課讓孩子擁有正確金錢觀,一生富足
有朋友一直問我為什麼都不分享理財文,不能否認談錢好像有點俗氣。雖然俗氣,但至關重要。
我也不想說得信誓旦旦然後老天突然賞你個天打雷劈、不想說得太高深因為不一定每人都看得懂,太淺顯又像隔靴搔癢抓不到重點,尺度拿捏不好反而像炫耀…。
那就來分享這本《理財力,從小就要教》在圖書館意外發現的好書。
雖然已是三年前出版的書,但如果願意身體力行,其實受用無窮。
簡單說幾個重點:
(1)有勞有獲,靠自己勞動獲得收入並不是太過艱難的事。
(2)擁有的物質並非重點,責任才是關鍵,對於自己的東西必須負起財務責任。
(3)舉債讓外表光鮮亮麗不是明智之舉,那只是看起的樣子而非真正的自己。
(4)培養孩子「儲蓄」、「支出」以及「奉獻」三個重要概念。→https://goo.gl/8qQzse
畢竟內容攸關版權,且個人內化程度也不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自行找書翻閱。
書中有提到可依孩子的年齡不同,給予財務目標。
接著再與孩子一起想辦法,用正當的方式賺取金錢。
回顧我自己的成長過程跟書中的女兒Rachel Cruze有點類似。上大學後我就自己打工賺生活費自給自足,不再向父母要錢。不能否認,年輕時候是有點羨慕其他不用工作的同學,但後來想想,與其把時間花在無謂的戀愛或吃喝玩樂上,不如去累積社會經驗比較實際。「有勞有獲」的觀念也深深刻在我腦門,大學畢業就業前,也讓我深刻了解:用「時間或體力」賺錢以及用「能力」換錢的差別。
後來投入職場,身邊的朋友跟同事很少很少很少(因為真的很少所以要講三次)會聊到關於理財話題,似乎有點抗拒這種庸俗,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好像生活在朝生暮死不用管明天的電影假象裡…。
所以我花了四年時間存到人生第一桶金,開始朝著希望的「財務與精神自由」靠近。
愛孩子不是滿足他的物質需求,我也不認同成績好就是一切、可享有家事豁免權。
愛孩子是讓他了解工作與金錢的關係,學會怎麼存錢跟花錢,並且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最最最重要一點:「理財20%是靠知識,80%是靠行為。」(Dave Ram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