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次聚餐老妹總是喊著想去神農路新開的享涮吃鍋,不過常因不方便停車作罷。可能一直被老妹洗腦的關係,某天張主管趁亂快手訂了位子,帶公婆一起嚐鮮看看。
到宜蘭吃肉羹,不外乎三大名店:羅東林場肉羹、羅東肉羹番(宜蘭有分店)、宜蘭北門蒜味肉羹這三大門派。但除了這三強之外,我自己則偏愛從小吃到大,在地人愛吃的第一肉羹。 位在西後街狹窄的巷子裡,開車來不方便。以前只要接近中午,門口就會出現大排長龍的畫面(現在我很少中午來了所以較不清楚)。
宜蘭人早餐很多元,除了漢堡三明治、蛋餅之外,還有像是麻醬麵、炸醬麵、餛飩麵、排骨麵、魚丸米粉、肉羹、米粉羹...等,都是很多宜蘭人從小吃到大的庶民美食,這麼多變的選擇是我離開宜蘭才知道的。 我是習慣吃某家這輩子活多久就吃多久的偏執患者,位在宜蘭東門夜市旁的「景德炸醬麵」是我認識張主管之後介紹才知道的(看我多閉鎖)。 一開始會覺得這裡的老闆很像兄弟臉不愛講話,不過在一雙巧手的料理之下,總能生出一碗碗...
很久之前,張主管跟我說過神農路上的乾麵不錯吃,但我滿腦子只有大麵章,捨不得犧牲每週只有一次的Quota給別人,所以硬生生錯過在神農路飄香將近快五十個年頭的低調美味。 從小有記憶以來,就知道火生麵店的存在,經過它三十多年門口總是絡繹不絕但卻我從來沒想要進去過也算是一種硬頸(嗎?)。難得固執的我最近是開始想換換口味(因為大麵章營業時間算漸漸穩定,不用再怕錯過它覺得可惜),終於願意開始多方嚐試了。
小時候不敢吃餛飩,以前看到餛飩是直接穿透完全無視那種,長大離開宜蘭後,才開始莫名想念宜蘭這獨有的特殊口味。民國35年開賣至今的大貓扁食麵稱得上是宜蘭市的知名老麵店之一(我最愛的大麵章創立於民國63年)。第一代的老闆是從大陸移居到台灣的外省仔,在宜蘭落地生根捲起袖子使出謀生技能,隨性地給自己的店複製貼上年幼的暱稱,因為口味特別大受好評名聲就這樣傳開來了,營業至今只傳至第三代。如果問起宜蘭年紀稍長的在...
小時候不敢吃餛飩,以前看到餛飩是直接穿透完全無視那種,長大離開宜蘭後,才開始莫名想念宜蘭這獨有的特殊口味。民國35年開賣至今的大貓扁食麵稱得上是宜蘭市的知名老麵店之一(我最愛的大麵章創立於民國63年)。第一代的老闆是從大陸移居到台灣的外省仔,在宜蘭落地生根捲起袖子使出謀生技能,遷台後的思鄉產物因為口味好吃大受好評,營業至今只傳至第三代了。 大貓扁食麵在宜蘭市有兩家店,一間是在新月廣場附近前台灣銀行...
大麵章一直是我這個鮭魚人士的心頭好,每週回宜蘭如果它有開我必定報到。 因為執著所以完全忘了還有其也是經典,直到有天回家媽媽買了一碗餛飩湯,引誘已經喝過奶照理說不太會受美食誘惑的兒子,本來只顧著玩的他呼喚他五次都回頭叼走餛飩,讓我忍不住讚嘆問駱姐說這是哪家的餛飩這麼銷魂,原來是北館市場內的一香餛飩湯,要不是兒子百分百的回頭率,我真的會忘記這家幾乎可跟大麵章與湯城並駕齊驅的老味道!
宜蘭的細白麵很有特色,這是我在其他地方較少吃到的口感。這讓我想到胡弦在「大蒜的江湖」(菜書‧二魚文化)提到,蒜瓣像水滸傳中的好漢,一幫兄弟呼嘯下去各自闖蕩江湖,縱橫人間各憑本事。平凡的細白麵在宜蘭乾麵的江湖不也是,透過不同秘方各自精采。 如果說麻醬麵的志玲是大麵章,炸醬麵讓人一試難忘的我想應該是湯城了吧! 湯城的起源是文昌路的汕頭餛飩麵,原本是夫妻,分道揚鑣後老婆開了湯城(宜蘭小,吃一碗麵都能附贈...
小時候我很偏食(現在也沒多不偏啊)什麼都不吃,給我一碗白飯一碟肉鬆就能打發一餐,重點是可以吃上一個月也沒關係。不禁讓我想到駱姐生我小妹坐月子的那個月,我就是這麼長過來的...。好友490常開玩笑說:顏媽媽好偉大、妳那麼難養到底是怎麼長大的...?被她這麼一說我才驚覺顏哥駱姐真的是偉大到親邱山啊! 一品香上大學後反而比較少碰它了(美食的眼界開了),它也從原本的舊址搬到現在的新址,從一家變成兩間(中山...
創業於1963年的大麵章麻醬麵,原本位在宜蘭陽明醫院正對面的巷口,就在2014年的6月17日終於搬家了~差不多是接近漂泊半百的浪子終於要靠岸了的港覺。 在地的宜蘭人都知道,大麵章的老闆是個多隨性的人,老一輩的人都會說老闆是賭博輸了沒錢才會開店,所以營業時間非常之飄忽,想吃的時候能順利吃上一口真的是要恭喜老爺賀喜夫人。就在開業近五十年的現在,他終於有店面了,對...